
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的科学原理
压电陶瓷的独特性能源于其晶体结构的非中心对称性。在未受外力作用时,晶体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,整体不表现出极性;而当受到机械应力时,晶体结构发生形变,导致正负电荷中心分离,从而在材料表面产生电荷,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。反之,当施加外电场时,晶体会产生机械形变,称为逆压电效应。这种双向转换特性使得压电陶瓷成为理想的能量转换介质。钛酸钡(BaTiO₃)是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压电陶瓷材料。20世纪50年代,科学家发现锆钛酸铅(PZT)系列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压电性能,其压电系数和机电耦合系数显著提高,温度稳定性也更好,迅速成为主流应用材料。近年来,无铅压电陶瓷的研发成为热点,以铌酸钾钠(KNN)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环保性能上取得突破,虽然目前性能仍略逊于PZT,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。